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

許博允:文化政策不彰 表演場館嚴重匱乏

【聯合報 ╱ 許博允】
2011.11.28 02:41 am
目前台灣正陸續興建的中大型展演中心,多數我大都曾參與規劃設計或評審。諸如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、台中大都會歌劇院、北高兩座流行音樂中心、台北藝術中心、國立台灣戲劇藝術中心,看似榮景一片,然若與諸鄰國相比則「似是而非矣」。

想起卅五年前,一九七六年在韓國漢城首演我的作品「寒食」的當時,這個現已改名為首爾的首都場館數與台北市雷同,只有七座而已,這數十年間韓國的政局演變劇烈,總統不是被槍殺、自殺,就是因貪腐重刑坐牢,然而,其文化建設卻未曾一刻停息,除了飲譽國際的「文創產業」有規模而外,如今首爾已擁有五十二座國際級的演出場所。

同期間,香港在英據時代,創造以「香港藝術節」及「亞洲藝術節」為主,以充實文化生活的內涵,即積極投入建造場館,於是以「香港大會堂」為模式,在新界、沙田 … 陸續翻造,進而在九龍尖沙咀建造「香港文化中心」,紅磡體育館以其構架為文化軸心,作輻射狀的聯線場脈廿餘座。

最落後的新加坡,本世紀迎頭趕上,九十年代營建了「濱海藝術中心」,而後陸續完成另八處表演場所,連新啟動的兩座國際級賭場內,也均設有專為百老匯音樂劇的專用劇場。

日本東京都在戰後,一九五六年時只有十五座夠水準的表演場館,現則已有二一二座,平均每一百天就蓋成一所;而日本全國在一九五六年時已有一八 ○ 座展演館,經過密集的建造,平均每周出現一個新場所,五十五年後的今天已啟用超過三 ○ 五 ○ 座表演場地,成長速率及密度驚人,為全球之冠。

中國大陸方面,北京奧運之後啟用鳥巢、國際會議中心、五顆松 … 等,做為展演活動之用,加上原有的國家大劇院、世紀劇院、北京音樂廳、保利劇院、北展大舞台與民族宮、中山音樂 … 等等,也超過了四十座表演場館,另又正在興建「北京愛樂廳」等數處音樂劇專用特級劇院。
上海方面,進入本世紀後則積極著重於營造國際文化大都會的指標;為增建八座特級劇院,包括今年八月初剛啟用的二二 ○○ 座位「上海文化廣場」(原為「跑狗場」所在地改建),連同上世紀已啟用上海大戲院、東方藝術中心、逸夫舞台、藝海、上海大舞台 … 等等的中型劇場,則總計共有四十六座(一九九 ○ 年之前僅有十八座),此外又在上海都會各行政區塊分別建造了總計二一六座中小型「社區常民活動文化會館」,目前仍持續規劃下一階段的「新世紀複合式的表演中心」。

而全中國,在九 ○ 年代之後大規模積極投入建設現代化劇場的指標下,各省市(包括二級城市)總計新建造啟用四一 ○ 座多功能劇院,尚有二二 ○ 座正在籌建中,而針對四百多種各類型的傳統戲曲、舞蹈等六一三九個演出團體,則已新建專業劇場一二二六座,目前尚在規劃興建規劃中的四千多座。於二 ○ 一 ○ 年底,全中國新建造加上舊有的劇場總計實際目前已啟用二一三七座。這廿年之間,大陸所投入文化體育的硬體建設經費,已遠超過新台幣三兆以上(一千多億美金)。
以上數據比對之下,台灣的隔壁鄰居以羚羊飛越之姿遙遙奮進,反思咱們(外匯存底名列世界前茅)的台灣人民,卻仍舊以個位數字辛苦爬行。台灣文化環境,真讓我們大嘆一口氣!(作者為亞洲文化推展聯盟主席)
【 2011/11/28 聯合報】 @ http://udn.com/

評 :
1. 政局再亂,韓國的文創建設,不曾停過!
2. 各國都在蓋場館,使用情形呢?場館背後的文創活動,又為何呢?
3. 所有行家,比該行業的世界地位,無一不嘆息!難道這就是台灣的必然嗎?

沒有留言: